李温平博士抗战纪念章捐赠仪式在泉港区方志馆举行
一枚沉甸甸的抗战纪念章,从博士亲属的手中传递到泉港方志馆,背后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与历史传承。
2025年9月28日,泉港区方志馆迎来了一场意义特殊的捐赠仪式。著名乡贤李温平博士的亲属李松、李竹等一行六人专程来到泉港寻根访亲,并捐赠了李温平博士荣获的抗战纪念章。
李温平博士作为曾全力参与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修建的爆破专家,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所获得的抗战纪念章,不仅是个人荣誉的象征,更是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和民族精神丰碑。
01 仪式现场:纪念章回家,情感寻根
在泉港区方志馆,李温平博士的亲属们参观了地图墙、姓氏馆、红色文化馆和三同文化馆等展区。
在馆长详细生动的讲解中,他们深入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沿革、风俗民情及发展变迁,进一步追溯李姓源流,强化了“根在泉港”的情感认同。
参观结束后,举行了庄重的捐赠仪式,李温平博士亲属向方志馆捐赠了其抗战纪念章。
泉港区委党史方志室回赠了古籍《介山集》及泉港重要地情书籍《泉港姓氏志》,以示感谢与敬意。
02 亲属心声:延续根脉,助力家乡
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李松教授代表家人表达了对此次寻根之行的期待,希望借此加强与家乡的联系,让后代不忘根脉,共同助力家乡发展。
他动情地表示,希望所捐赠的抗战纪念章能丰富抗战历史研究,为家乡红色文化宣传教育贡献力量。
这种家国情怀的代际传承,正是无数华侨乡贤心系故土的缩影。
李温平博士的女儿李希拉也位列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的抗战老同志遗属名单,彰显了这个家庭为抗战胜利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
03 历史贡献:筑路英雄,抗战功勋
王晓莺在致辞中向李温平博士及其亲属致以诚挚感谢与崇高敬意。
她指出,李温平博士作为爆破专家,曾全力参与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修建,为抗战胜利作出卓越贡献。
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是二战期间中国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相连的重要陆路通道,被誉为“抗战生命线”。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李温平博士凭借其专业知识,为这两条战略通道的修建打通了无数艰难险阻,为物资运输和抗战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04 未来计划:挖掘史料,传承精神
泉港区委党史方志室表示,将以此次捐赠为契机,深入挖掘李温平博士相关抗战史料,充分发挥纪念章的历史价值。
他们将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场馆,创新宣传方式,讲好新时代伟大抗战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这一举措将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激励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05 红色传承:泉州地区的集体记忆
李温平博士亲属的捐赠行动,是泉州地区红色档案征集与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5年6月9日,泉州市也举行了红色档案捐赠仪式,离休干部代表周玉堂、张永年、张范及部分离休干部家属分别向泉州市档案馆捐赠了珍贵档案。
今年95岁的周玉堂捐赠了5张珍贵的老照片,其中最久的已保存76年。
他回忆起照片背后的故事时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949年南京解放时,当时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小心保存这些照片,这次选择捐赠给档案馆,不仅是为了纪念并肩作战的老同志,更是希望通过这些实物,宣传革命传统、教育后代。”
今年101岁的张永年捐赠了珍藏多年的奖章、奖状、奖杯、书籍等10多件红色档案资料。
他1947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厦门侨民师范参加革命工作,后历任中共闽西南地下党支部组织委员,大田县工委书记。
海外华侨同样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剑峰老同志早年随祖辈移居菲律宾,1935年加入菲律宾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回国继续奋斗。
其子高庆平捐赠了43件红色档案,他展示了一张菲律宾退伍军人总会颁发的战斗奖状,证实了其父亲在菲律宾参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为深入抢救和挖掘红色资源,留存城市精神根脉,泉州市委老干部局联合市档案馆于2025年1月正式启动离休干部档案资料征集活动。
目前,全市累计征集红色档案资料792件,包括工作笔记、任职文书、出版物、奖章、奖状、照片、录音、录像等。
捐赠仪式结束后,王晓莺向乡贤赠送了泉港水密隔舱福船模型,并合影留念。
这个寓意深远的礼物,象征着泉港人如同福船一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走出方志馆,仰望今日泉港的天空,已然不见当年硝烟,但李温平博士等抗战先辈的精神,正如那枚捐赠的纪念章一般,熠熠生辉,照亮前路。
|
|